扬担当拼搏精神 看兴隆村发展变化
日期: 2019-03-26   来源: 本站   浏览量:

当村官不容易,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哪点儿不合适了,没有不找你的,能把这些事料理“明白”就更难了。可是,这位女支书20年来,用柔弱之肩把一个个“不容易”变成了“容易”。 为啥哪?因为她有制胜的三把金匙,第一把金钥匙:打开心结,让群众的心热起来。过去,因为贫穷落后,村“两委”班子涣散,村内工作难以开展,导致村风民风很差。她上任后,发挥集体的力量,一个票决制解决了群众的心结。第二把金钥匙:公正透明,把规矩立起来。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形成了靠干事立足,用服务服人,凭实绩说话的导向和风气。第三把金钥匙:引进项目,让群众富起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让村庄从“缺血”状态转变为自身具备“造血”功能的生动发展格局。

前兴隆村是一个纯农业村,经济基础薄弱,截止1999年,村集体收入几乎是零,村集体累计负债达400万元,一年换三任支部书记,是个有名的乱窝子村。

一、勇挑重担,解决村级软弱涣散

1999年10月,贾爱云临危受命任党支部书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后,全村700多户人家,她挨家挨户走了个遍,大到干群矛盾,小到邻里纠纷,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都装在了她心里。如何解决这些遗留的矛盾纠纷和问题,我探索出了一套看起来很土,可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实行票决制。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只要达到80%的村民代表同意,我们就干到底。建立众字型矛盾排查责任体系,实行网格化党员联四邻制度,把排查和处理矛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全村700多户人家各种矛盾问题都能很快反馈到贾爱云这里,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解决好调解难的问题,成立了五老调解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对怎么干事、怎么花钱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四个步骤来决策;大小工程一律公开招投标,财务开支实行两审三签和三日公开制度。通过这些做法,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

2011年,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出台后,贾爱云意识到这是兴隆村发展的一个好机遇,既能让群众上楼安居,也能腾空土地发展,还能借机把党员群众的心聚起来,必须牢牢抓住。群众不了解政策,她就带领党员干部为大家讲政策、算细账;在确定新村建设方案和建设过程中,新址定位、户型设计、申报条件等,全都征求群众意见,一户一票进行表决,各环节赞同率达到95%以上。在拆旧建新中,群众拆迁有顾虑,贾爱云便和党员干部带头先拆自己的房子,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全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群众感受到了支部干事的决心和为群众服务的诚意。10天时间完成7000余间旧房拆除,24栋居民楼从开工建设到群众入住仅用13个月时间,20天时间完成选楼入住,是肥城市整村搬迁建设时间最短、入住最快、搬迁过程最顺利的村。40天时间完成旧村复垦,净腾空土地387亩,国家每亩地支付前兴隆村15万元,为村子留足了发展的空间。

三、三大合作社铺就乡村振兴路

为解决“地散、人散、资金散”的发展难题,前兴隆村建立了三大股份合作社,在服务群众中发展集体经济。一是进行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股份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滕头园林苗木公司建设苗木基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全村1700亩耕地以及村集体清理沟边路渠“四荒”新增的326亩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全部租赁给浙江滕头园林公司经营,群众持股分红,合作社获取土地和服务双份收益。二是有效整合劳力,开展劳务合作。村民以劳动力入股,村集体以机井、大型农机具公共资产入股,成立汇隆劳务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劳动力到基地打工,同时为滕头公司提供农民技术培训、生产资料购销、机械耕种等服务,村集体增收21万元。承包煤矿垃圾清理、汇河小流域清淤、陶山社区垃圾清运等工程,集体增收44万元。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置业合作。成立汇隆置业股份合作社,通过分段开发、公开租赁,对外招标新建2栋商业沿街楼,集体年增收入26万元。为着眼培育村级发展的新动能,还利用旧村复垦的500亩土地,引进了青岛昌盛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和华盛绿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光伏农业生态产业园,总投资7.2亿,建设高标准钢架大棚300余个,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安置劳动力300余人。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兴隆村变成了富裕、文明、和谐的小康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生态文明先进村”等;贾爱云个人也被评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记一等功奖励,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女村官”等荣誉。

Copyright © 山东省泰安市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07023678号-1 技术支持:开创世纪